2012年3月8日 星期四

蘇三起解(阿福- 聲聲慢(2010包青天之七俠五義片尾曲))

阿福- 聲聲慢(2010包青天之七俠五義片尾曲)


聽到了2010包青天之七俠五義片尾曲後..查到了是阿福唱的聲聲慢

歌詞有"蘇三又離了紅桐縣"

所以研究了一下"蘇三起解"的故事

蘇三,原名周玉潔,明代山西大同府周家莊人。五歲時父母雙亡,後被拐賣到蘇淮妓院,遂改為蘇姓,其時妓院已有兩妓女,她排行第三,遂改名為蘇三,「玉堂春」是她的花名, 蘇三豔麗非凡,天生麗質,聰慧好學,琴棋書畫樣樣精通。

南京世家子弟王景隆在妓院相遇蘇三,一見鍾情,並立下山盟海誓。在那不到一年,王景隆床頭金盡, 被老鴇趕了出門。蘇三要王景隆發奮上進,誓言已歸屬景隆,不嫁他人。王景隆發奮讀書,二次進京師應試,考中第八名進士。

老鴇偷偷以一千二百兩銀為身價,把蘇三賣給山西馬販沈洪為妾,沈洪就準備帶蘇三回故里。沈洪長期經商在外,其妻皮氏與鄰里趙昂私通,與趙昂合謀毒死沈洪,誣陷蘇三,並以一千兩銀子行賄知縣。

知縣貪贓枉法,對蘇三嚴刑逼供,蘇三忍刑不過,只得屈忍畫押認罪,被判死刑,囚禁於死牢之中,適值王景隆出任山西巡按,得知蘇三已犯死罪,便密訪洪洞縣,探知蘇三冤情,即令火速押解蘇三案全部人員到太原。王景隆為避嫌疑,遂托劉推官代為審理。

劉推官機警有才,監禁皮氏、趙昂等人,派人竊聽他們的對談,發現真實,於是公正判決,蘇三奇冤得雪,罪犯正法,貪官知縣被撤職查辦,蘇三和王景隆終成眷屬。

蘇三有幸,傳奇般地同王景隆團聚。明代小說家馮夢龍寫了《玉堂春落難逢夫》,收入《警世通言》,流傳後世;京劇和許多地方戲曲又編為蘇三起解、玉堂春等,廣為演出。就是「女起解」,「起解」意如「提審」。



因話本和京劇聞名的蘇三,在中國歷史上,因而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。而蘇三蒙難,逢夫遇救的故事,也確實發生在山西洪洞縣。直到民國九年(1920年),洪洞縣司法科還保存著蘇三的案卷。




嫖院
蘇三原是良家女子,江南蘇州人,年僅七歲,就遭舅父賣入燕京一秤金妓院,改名「蘇三」,長大後殊為美豔,多才多藝,成為一時名妓。南京原禮部(或作吏部)尚書的公子王景隆(或誤作王金龍)上京趕考時與其結識。


定情
王深愛蘇三,遂揮金如土,與蘇三定情,為其取藝名「玉堂春」。後來,王為蘇三耗盡積蓄,被老鴇打出,流落街頭。

廟會
蘇三念著舊情,在城隍廟(或是關王廟)暗中與王公子見面,並資助其銀兩作為回家的盤纏,並立誓為王守節。


起解
蘇三被老鴇設計賣與山西商人沈洪(或作沈宏、表字燕林/延林),其妻皮氏嫉妒蘇三,在麵中下毒,不料誤殺丈夫,便誣陷玉堂春殺夫。玉堂春於是被押解上太原接受審判,途中幸得差役崇公道看顧,拜崇公道為義父。
[编辑] 會審


會審
王公子立志苦讀,中進士。後被任命為山西巡按,恰逢玉堂春一案,遂與藩司劉秉義、臬司潘必正三堂會審此案。審案過程中,王無法控制情緒,被藩司和臬司看出與玉堂春的關係。


探監
王微服探監,被藩司撞見,在其幫助下了解了實情,判玉堂春無罪開釋。

團圓
在藩司、臬司等人的幫助下,王娶蘇三,兩人團圓。


http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%E7%8E%89%E5%A0%82%E6%98%A5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